方城烧麦

方城烧麦

分享
  • 产品详情


清光绪年间,方城县城内开化寺街马玉亮(回族),始创"烧麦"。最初不叫"烧麦"叫"撮子包",因感其名不雅。又因其边象快熟的麦穗,随改名为"烧麦"。 "烧麦"是方城著名民间风味小吃,盛誉百年。每年只做两笼,每笼400个左右。"烧麦"上市,即抢购一空。故此名传四方。

  方城烧麦的做法:

  一、选个大、水凌的萝卜,洗净切片,在锅内煮至能用手撮烂为止。然后,用白布包好将水挤干,剁碎。

  二、选较肥的羊肋肉,剁碎成沫。

  三、选择白长的大葱,去皮、除叶,切成薄片。

  四、选上等酱油、五料面、好清香油,优质味精。

  五、选上等细面粉,用温水搅拌反复轧揉,作剂,旋成饺子皮状,边薄有折纹。一两面制成五个,每个重二三钱,包时将酿成的馅装在面皮内,撮成上如石榴花形,下如灯笼形的'烧麦',上笼蒸20分钟即成。

民间石雕艺术品河南方城民间艺人采用当地石料,雕出猴子的大体形状 , 便 用 黄、绿、红、黑等颜料涂染勾画而成,故又称“画石猴”。方成石猴形态多样,有单猴、双猴、猴背猴,猴撂猴、母子猴、还有狮背猴、猪背猴等。也制作一些小狮、小虎、蛙类动物。当地人们逢年过节便以此为吉祥物让孩子佩戴。2007年2月,方城石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“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”、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”。

“方城石猴”以其历史悠久,石材独特,形象古朴,造型玲珑别致,品种多样,寓意深刻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。近年来,方城县委、县政府对于“方城石猴”的研究,保护与传承工作高度重视,并由县文化部门成立了专门保护组织,建立保护档案,针对性地开展了资源保护专项调查与保护,使“方城石猴”在保持了原有工艺特点的前提下,在传承人员、生产规模、市场需求、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。